新加坡 傳統與現代并存的農歷大年
新加坡華人約占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三,他們向來都非常重視中國農歷新年。因此,新加坡華人的新年活動與飲食等習俗呈現出非常鮮明的特點,既保留著濃郁的傳統風俗,又富有強烈的現代氣息。熱熱鬧鬧地過年,本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之一。相較于中國大陸有些地方年味越來越不足的演變,春節在新加坡還是保留了相當傳統的特征。

新加坡濃郁的年味

新加坡的年夜五光十色 燈火璀璨

絢爛的煙火倒計時
春節準備
早在過年前,新加坡華人會將住家徹底打掃干凈,進行稱之為“春節大掃除”的宏偉工程。此后,就會購買各種新年飾品,如財神、門神和春聯等,當然那些生肖圖案的金色與紅色裝飾物也特別暢銷。同時,他們也會到花店仔細挑選自己喜愛的諸如寓意大吉大利的柑橘樹、象征開運聚財的開運竹、具有吉祥與發財之意的菊花、象征財源滾滾的金錢樹等。
派紅包 送柑橘
“恭喜發財,紅包拿來!”在新春佳節,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古已有之。古詞曰:“兒童行禮說辭歲,長輩分他壓歲錢。一見簇新原辮子,磕頭領去喜連天。”新加坡華人如今仍保留著這一傳統習俗。每當新年臨近,新加坡人都會到附近銀行換取價值為2新元到20新元(1新元約合0.7美元)不等的新鈔,等到除夕夜或新年期間,裝入印有圖案及寫有吉祥祝愿詞的紅包之中,再分送給自己的兒孫或其他前來拜年的孩子,壓歲錢從5新元、10新元和20新元不等。沒有結婚的年輕人不用給孩子紅包,但結了婚的人就需要給自己有關系的晚輩紅包。現在,一些有能力的晚輩也不忘行孝心,在新春佳節之際給辛苦養育自己的父母送上一個紅包,或是請父母去餐館享用美味佳肴,或是送他們去國外休閑旅游。在新春期間,華人依然保留走親戚、互道吉祥的習慣。大年初一,兒子兒媳和孫子輩都要向父母和爺爺奶奶拜年,女兒女婿和外孫輩則是初二上門道賀。當然除了紅包外,也會送一些諸如寓意大吉大利的柑橘水果與花卉等。
撈魚生 啃肉干
年夜飯也叫團年飯、團圓飯,是華人新春期間最為重視的一頓飯。它既是一次家庭成員的大團圓,也是一次品嘗美食的好機會。因此,這頓飯不但豐盛而且講究寓意。新加坡華人以中國福建人和廣東人居多,也有部分海南人和客家人。潮州人過年少不了鹵味,客家人少不了豆腐,海南人則一定要吃雞和寓意久久昌盛的韭菜。魚象征吉慶有余,自然是華人必不可少的一道菜。現在許多新加坡華人新年也開始吃火鍋,方便實惠,另外火鍋也叫圍爐,這與過年吃團圓飯的說法也甚是貼切。新加坡華人中也有一些中西合璧的特殊文化。這些人非常重視春節。他們制作的新年食品有寓意“旺來”的黃梨撻,祝福人們步步高升的九層糕,象征家人“粘”在一起的糯米類食品等。在新加坡,春節最為獨特的一道菜是“撈魚生”,即切成一片片的新鮮生魚肉配以瓜絲、水果絲和各類蔬菜,再加上蜂蜜等,大家圍坐在一起,一邊用筷子將各種美味高高夾起,一邊用廣東話說“撈起(喜)!撈起(喜)!”,借著“撈喜”的諧音祝福來年事業發達。
在新加坡,每到春節的時候,鄭惠玉就會出現在電視上,優雅地啃著一塊深紅色的小方塊,那就是新加坡人春節必吃的肉干。這是一種用豬肉做成的特殊的燒臘,香甜可口,一塊一塊的,就好像用肉做成的一張厚厚的紙。最近一些年,有人想把肉干做成其他形狀,例如口香糖的形狀。不過這些新的形狀都不太成功,人們還是最喜歡一片片的肉干。新加坡最出名的是美珍香肉干,也就是鄭大姐代言的產品,她從年輕啃到中年,相信她還會繼續啃下去。其實新加坡還有一個牌子,不做廣告,也不太商業化,只有幾家老店在唐人街,每年春節前,都有許許多多的新加坡人排隊買林志源這個牌子的肉干。
春節妝藝大游行
在本地,最具規模、也最吸引人的,還是春節期間多樣化的活動。每年的妝藝大游行是新加坡新春期間的重頭戲之一,每次都吸引數以萬計的居民、游客追看,巨型的花車、造型炫目的服飾、活力四射的舞蹈,滿足人們追求喜慶、熱鬧的節慶趣味。節目中飽滿的過年氣息,既源自本地民眾的生活,又集合其他種族佳作,融匯海外精粹,將動感十足的年味,盡情釋放。最為重要的是,妝藝大游行充分展示了民間藝術的激情。數千表演者多來自民間,也許不夠專業藝術水準,但他們落力參與,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,恰恰符合這個人人盡歡的節日的本意。對新加坡民眾來說,過年當然不僅僅是妝藝大游行。節前忙著逛牛車水、買年貨、添新衣、大掃除、貼春聯;小年夜,在游輪上撈魚生;除夕夜,家人團聚吃火鍋,守歲派紅包放煙花;大年初一,參加團拜看舞獅,親人友人相聚歡;初二忙拜年,初三賞圣淘沙花會,初四同事學生互道“新年好”,初五看妝藝大游行,初六包餃子,看華藝節話劇。這個春節,散發在空氣中濃濃的年味,讓人覺得豐盛而滿足。
在新加坡過年,讓人更多了些滿足和快樂。家人團圓的喜氣洋洋,煙花閃耀的夜空,掛滿紅燈籠的街巷,雅俗共賞的藝文節目,都讓人覺得這就是春節應有的樣子。從圣淘沙到濱海灣,從牛車水到組屋區,年味散播四周。在新加坡過華人新年,不是選擇太少,而是選擇太多,很多節目撞期,讓人左右為難。要民俗,有展現傳統華人風俗的“春到河畔迎新年”;想看新穎,有亞洲最盛大街頭表演與花車游行;想聽現代話劇,華藝節推出的新作不能錯過,真得精心安排好每天的春節行程才行。